欢迎访问安徽成人高考信息交流门户网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成考复习 > 模拟试题 > 专升本
2022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入学考试《艺术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发布时间:2022-04-04 作者:安徽成考网 http://www.ahcks.com/ 点击: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书法家中有“草圣”美誉的是(      )

A.王羲之

B.怀素

C.孙过庭

D.张旭


2.在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是(      )

A.周朝乐器

B.春秋乐器

C.战国乐器

D.秦朝乐器


3.踢踏舞这一传统民间舞蹈形成于(      )

A.美国

B.葡萄牙

C.俄罗斯

D.西班牙


4.下列被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作品的是(      )

A.《公民凯恩》

B.《偷自行车的人》

C.《天堂电影院》

D.《游戏规则》


5.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导演是(      )

A.冯小刚

B.徐克

C.陈凯歌

D.张艺谋


6.卡西莫多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基督山伯爵》

B.《高老头》

C.《钦差大臣》

D.《巴黎圣母院》


7.喜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作者是法国的(      )

A.莫里哀

B.果戈理

C.博马舍

D.哥尔多尼


8.下列属于中国南方私家园林的是(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留园

D.大观园


9.《霓裳羽衣舞》是哪一时期的乐曲(      )

A.秦

B.唐

C.宋

D.清


10. 下列科学文献中,强调制作工艺品必须“材美工巧”的是(      )

A.《考工记》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11.油画《父亲》的作者是(      )

A.靳尚谊

B.陈逸飞

C.黄永玉

D.罗中立


12.闻名于世的阿尔塔米拉岩洞艺术位于(      )

A.法国

B.西班牙

C.突尼斯

D.奧地利


13.下列作品属于拉斐尔的是(      )

A.《创世纪》

B.《大卫》

C.《思想者》

D.《西斯廷圣母》


14.影片《黑客帝国》的导演是(      )

A.沃卓斯基兄弟

B.卢卡斯

C.斯皮尔伯格

D.卢米埃尔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      )

A.风格说

B.境界说

C.神韵说

D.格调说


16.电视剧《围城》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该小说的作者是(      )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17.《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作者是(      )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18.艺术接受的主体是艺术作品的(      )

A.传播主体

B.传播媒介

C.艺术信息

D.传播受众


19.著名绘画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的作者是(      )

A.高更

B.凡.高

C.塞尚

D.毕加索


20.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人们创作的动力是(      )

A.感受

B.想象

C.情感

D.联想


二、简答题:21~23小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艺术和哲学的关系。


22.简要介绍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23.艺术传播有哪些要素?


三、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陈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或地区)、时代,结合个人所学理论和审美体验阐述作品的基本内容,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和风格。


24.绘画作品:《洛神赋图》。


25.音乐作品: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26.戏剧作品:《茶馆》。


四、论述题:27~28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7.试论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主体性。


28.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艺术典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书法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


2.[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音乐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文物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3.[答案] 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舞蹈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踢踏舞有拍打敲击的意思,是现代舞蹈的一种风格。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4. [答案] 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偷自行车的人》是一部意大利影片,1948年出品,由柴伐蒂尼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片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工人的悲凉遭遇,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状况。


5.[答案] 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电影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一个都不能少》的导演是张艺谋,它主要反映的是当代中国农村的教育问题。


6.[答案] D

[考情点拨] 本题考查了文学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卡西莫多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


7.[答案] 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戏剧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费加罗的婚礼》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喜剧代表作品。


8.[答案] C

[考情点拨] 本题考查了园林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中国的私家园林多集中在南方,以拙政园、留园等为代表。


9.[答案] 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音乐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霓裳羽衣舞》也称《霓裳羽衣曲》,原名《婆罗门》,是一首唐代乐曲。


10.[答案] 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发展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春秋时期的《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强调制作工艺品必须“材美工巧”,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1.[答案] 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绘画作品《父亲》的相关知识点。

[应试指导]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一位老农民的特大号肖像,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


12.[答案] 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雕塑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阿尔塔米拉洞窟保存有旧石器时代壁画,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连山区。1985年,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遗产名录。


13.[答案] 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绘画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现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收藏。


14.[答案] 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电影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沃卓斯基兄弟是人们对美国著名兄弟导演安迪。沃卓斯基和拉里。沃卓斯基的称呼,他们共同导演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已经成为科幻电影的经典作品。


15.[答案] 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意境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


16.[答案] D

[考情点拨] 本题考查了电视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电视刷《困城》改编自钱钟书的同名长篇小说。


17.[答案] 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18. [答案] 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接受的概念。

[应试指导]艺术接受指在艺术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传播受众为主体,积极能动地消费、鉴赏和批评的活动。


19.[答案] 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绘画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保罗.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是高更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


20.[答案] 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创造的审美情感。

[应试指导]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是人们创作的动力,贯穿于美感形成的全过程。如果说想象是人们创造美、欣赏美的核心,情感就是人们创造美、欣赏美的动力。


二、简答题

21.哲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城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哲学。


22. (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

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23.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指艺术传播活动中传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是信息的起点和源头。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包括艺术活动的现象和意味。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到艺术信息的受众。传播效果是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产生影响的程度。


三、作品赏析题

24. (1)作者顾恺之,字长康,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名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洛神赋图》为顾恺之观三国曹魏时著名文人曹植所写的《洛神赋》有感而画的,原作已佚,今存有宋代摹本多卷,皆绢本设色。它是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之一。

(2)画面从曹植在洛水见到洛神开始,到洛神飘然而去为止,缠绵悱恻,若即若离,交织着如怨如慕、如梦如幻的欢乐和惆怅、向往和失落、憧憬和怀念。虽然画中的人物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中多次出现,但是由于整个画面的组合随着情节的发展有首有尾,主要人物随着赋中寓意的铺陈重复出现,将时间和空间连成一片,画面和谐统一。

(3)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画家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营造了原赋中的意境氛围,出色地完成了从文学艺术到造型艺术的转换。整个画面构思布局非常奇特,人物的刻画细腻生动。画卷中的人物以丰富的山水景物作为背景,山水起伏,林木掩映,逐一地展现出不同的意态 情节。画家行笔流畅劲利而又富有韵律感,用于表现丝质的衣裙,t分得体;在勾勒人物的面容时,能于细处求工,精密面圆熟。


25. (1)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作曲家与其父同名,其父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生中创作了 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被誉 为“圆舞曲之王”。

(2)《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 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这给帝国首都维也钠居民带来了沉重的悲伤情绪。为了摆脱这情绪,小约翰.施特劳斯受托,于1867年创作了这部"象征维也纳生命力”的四舞曲。乐曲序奏-开始由小提琴用碎弓轻轻奏出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在这背最的村托下,展开了打情明的上行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互呼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了多珊河。之后,经过作者对旋律起伏的层层推进,情绪愈加爽朗活泼,朝气蓬勃,最后结束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

(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的尾声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作品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他表现手法为依据,民间色彩深厚,形象鲜明、旋律丰富,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这首乐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是历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备曲目。


26.(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满族,北京人。话剧《茶馆》是其代表作之一。个大茶馆展示一个小社会,一台三幕话剧,讲述的是旧中国的历史变迁。40多位演员用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演绎着用眼泪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幅沾满了人世沧桑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展示在观众的面前。这部话剧由老舍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首演于1958年3月。

(2)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画面,一方面描绘 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三个旧时代的共同特点一政局混乱。

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面背景颇具匠心,他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人日常生活之中,发挥了作家熟稔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优势。

短短三幕戏,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概括了五十多年的历史,谱写出史诗性的画卷,显示出老舍高超的艺术功力与艺术才能。

(3)在结构上,《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剧本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相。《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

《茶馆》创造了戏剧艺术民族化的典范,形成了中国话剧的演剧学派,无论从剧作、导演,还是从表演领域来看,《茶馆》都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的杰作。


四、论述题

27.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一般人进行艺术鉴赏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获得娱乐享受。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指鉴赏者从自身的关注点出发,可以获取有关艺术的专业知识,或者对作品所表现的自然和社会产生一定的了解。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鉴赏者能够发现和判断艺术作品是否具有深层文化价值。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艺术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鉴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对作品中的形象或意境进行再加工创造的过程。


28. (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2)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艺术典型塑造的起点,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3)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他是中国南方农村无数破产农民中的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盲目自大却又自轻自贱,蛮横霸道却又懦弱胆小,渴望革新却又狭隘守旧。鲁迅用许多情节塑造出了这一个活灵活现的独特个体。阿Q这种心理超越了阿Q个人,成为整个民族心理的象征,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是人们不断欺骗自己来获得虚幻满足,从而忍受压迫的奴隶心理。不仅阿Q是这样,他身边的人无论是贫民还是地主也都如此,组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体系。故事发生在清末一个封闭落后的农村,这一. 时代和地点也非常典型。一方面,它是具体的一个村落和一段时间,生活着一群麻木愚昧的村民;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缩影,代表了大多数未曾觉悟的国民。典型环境与阿Q这一典型形象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状况和中国的国民性,对我们了解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有极大的帮助。

免费获取【安徽成考网】为您定制的学历提升方案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2022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入学考试《艺术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字体: A+ A A-